大家好,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苦楝皮治疥疮有奇效这个问题,本人患疥疮多年,久治不愈,身上老是感觉有虫爬虫咬,该怎么办很多人还不知道,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!
我上学的时候由于学挍的寝室潮湿,同学之间互相传染,我也染上了疥疮。那个痒啊,算是奇痒!外敷内服一齐上,就是不见好。后来想了一法终于治愈了。
就是用一个铁合盛上硫磺,点燃了放在被窝里。被窝四周都捂严,只把头伸在外边。等硫磺着完了再把铁合拿出被窝,用手放铁合上一试就知道着没着完。等睡一夜硫磺气也散完了,身上的疥虫也消灭干净了。
亲身经历,中医黑们也别喷这方法科学不科学,双盲不双盲。就是好用!花钱少的几乎可以不计。
阴痒是一个症状,亦是中医病名。通常发病女多于男。男子阴痒是指外阴部阴茎、阴囊等阴部近处瘙痒不适为主症的症状。因患处尴尬,不便搔痒,故令人十分烦恼。
阴痒作为皮肤病,其原因或为感染,或为过敏,或维生素缺乏,或兼有精神紧张因素。多见于现代医学中的阴囊湿疹、皮炎、阴虱、真菌感染、维生素B2缺乏等疾病。
由于阴痒是一个突出的症状,临床当根据阴痒的病种与证候分别进行论治,若对以阴痒为主症的病种尚未确定时,可暂以阴痒待查作为初步诊断,并进行辨证论治及对症处理。
中医学认为本病多由湿热蕴结,或肝肾阴虚,或血虚风燥,或虫毒附着所致。常见于绣球风(肾囊风)、阴燥、阴癣等外阴的一些皮肤病中。本病临床实多虚少。治疗难易不一,有的速愈,有的迁延反复,与本人体质及调护是否适当有很大关系。
病因病机
隋·巢元方《诸病源候论·虚劳阴下痒湿候》曰:“大虚劳损,肾气不足,故阴冷;汗液自泄,风邪乘之则瘙痒。”并指出其病机为“邪客腠理而正气不泄,邪正相干在皮肤故痒,搔之则生疮。”
唐代孙思邈在《备急千金要方·解药并杂治》中记载:“有人自少至长,阴下常有干癣者,宜依癣方主之。有五劳七伤而得阴下痒湿,搔之黄汁出者……仍需敷药治之。”
《东垣十书·论阴疮》认为本病病机以湿为主,故称之为“湿疮”,曰:“盖湿疮者,由肾经虚弱,风湿相搏,邪气乘之,瘙痒成疮,浸淫汁出,如疥癣是也。”
陈实功在《外科正宗》中首先提出“肾囊风”一名。曰:“肾囊风,乃肝经风湿而成,其患作痒,喜浴热汤,甚者疙瘩顽麻,破流脂水。”
清代吴谦等在《医宗金鉴·外科心法要诀》中提出“绣球风”之名;沈金鳌在《杂病源流犀烛·前阴病》谓:“阴囊湿痒者,由于精血不足,内为色欲所耗,外为风冷所乘,风湿毒气乘虚而入,囊下湿痒,甚则皮脱。”指出了肾虚是发病的内在因素,并增用了外治的剂型,如“沐浴长春散”、“牡矾丹”等。
1.湿热蕴结
饮食不节,过食辛辣炙煿肥甘之品,或食用海鲜虾蟹或部分药物等易致过敏之物,湿热内生,或包皮过长,积垢刺激;或有不洁性交史,染上真菌、阴虱等虫毒,与湿热之邪,留滞阴部,蕴于肌肤,气血不和,发为阴痒。
2.肝肾阴虚
年老体弱,肝肾亏虚,肾阴肝血不足,水不涵木,阴器属肝肾所主,肝经绕阴器,阴血不足,外阴失养,瘙痒难忍。
3.血虚风燥
重病久病,阴血亏虚,血燥生风,风胜则痒,阴器及皮肤失养,则瘙痒不适。
综上所述,本病的主要病理要素是——风、湿、热、阴血虚等,常相兼为患,如湿热相兼,或血虚生风等。
诊断与鉴别诊断
1.诊断
阴痒诊断以症状命名,外阴局部包括阴囊及其两旁大腿根部与阴囊贴合处、阴茎及其上方的毛际等,故诊断并不困难。
注意询问阴痒发病的轻重缓急,伴随症状与体征,诱变、加重或缓解的原因等,全身其他部位是否也有瘙痒等症。还要询问阴痒的发病时间,与饮食、精神、性活动的关系。
阴痒亦有轻重之分。轻者阴囊皮肤瘙痒,皮色不变或稍红,日轻夜重,可伴有或干燥不适,或有口干口苦等;重者则可见局部潮红糜烂、流淌滋水,甚则红肿疼痛,夜寐不安,瘙痒难忍。少数患者尿道内有痒感。
体格检查:注意病变的具体部位,范围的大小,色泽的深浅,有无肿胀;是否有渗液糜烂,苔藓样变,色素加深或减退等改变;冠状沟分泌物的性状;阴毛上有无白色阴虱附着,内裤上贴近阴毛部位有无黑褐小点等。必要时请皮肤科会诊,分清湿疹、皮炎的性质。
实验室检查:应作血常规、皮损部位鳞屑念珠菌检查,病变渗出物常规检查和细菌培养。必要时作血糖等检查,以排除其他全身病变。如尿道作痒,应检查其分泌物是否感染支原体、衣原体。此外,必要时查找有无疥虫、滴虫感染。
2.鉴别诊断
(1)肾囊风(阴囊湿疹):常有急性或亚急性湿疹病史,急性期表现为阴囊潮湿、流滋、肿胀、发亮、结黄痂。日久不愈,转入慢性,阴囊干燥肥厚,皮纹深、宽,状似桃核,有薄痂或鳞屑,色素沉着;皮疹多形性,剧烈瘙痒,反复发作,易成慢性是其临床特点。阴囊瘙痒剧烈,或痛如火燎,黄水淋漓者,俗称绣球风。
(2)阴癣(念珠菌感染):病人可有鹅掌风、灰指(趾)甲,脚湿气等病史,夏重冬轻,常发于双侧股内侧及大腿根部,单侧少见,严重时皮疹见于会阴、肛门、臀部等处皮肤。初起阴股内侧小片红斑,上覆鳞屑,渐向四周蔓延、扩展,呈环状或半环状,边缘有丘疹、水疱、结痂、脱屑、中央自愈,日久则局部色素沉着,皮肤增厚,苔藓样变。自觉瘙痒。实验室检查:皮损鳞屑镜检可见菌丝或孢子。积极坚持治疗,容易治愈。
(3)阴囊瘙痒病:好发于老年人,多限于阴囊,也可累及阴茎、会阴等处。阴囊瘙痒初起轻微,逐渐加剧,也可开始即为剧痒。每因情绪波动,过度疲劳,饮用烟、酒、茶、咖啡或食用其他刺激性食物,衣服摩擦及气温变化等而诱发或加重。发作时病人常强烈搔抓,直到解痒为止,由于搔抓的刺激,阴囊皮肤可见血痂,色素沉着甚至皮肤肥厚。常有浅裂或糜烂。病程慢性。
(4)阴部牛皮癣(神经性皮炎):多发于阴囊及与大腿根部交界处,瘙痒呈阵发性发作,昼轻夜重,精神紧张则可频发,搔抓后出现红色粟粒状扁平丘疹,后融合成片,典型损害为苔藓样变,皮肤肥厚,皮损边界清楚,反复发作,日久难愈合。
(5)维生素B2缺乏症:阴囊干燥、脱屑、浸润性肥厚,皮纹加深,可见弥漫性淡红色斑,常伴舌炎、口角炎,经维生素B2治疗后易愈。
(6)阴虱:可找到成虫或虱卵。
辨证施治
1.虫毒感染证
多见于感染阴虱、疥虫、滴虫、念珠菌等所致,临床可呈现湿热浸淫肌肤之候。此处重点介绍阴虱和疥疮。
(1)阴虱
证候:阴毛局部有小斑点、丘疹、瘙痒、皮肤潮红、抓痕、血痂或糜烂,流脂水,脓疱,痂皮,阴毛囊处找到虱和虱卵,或伴心烦、口渴,大便或秘,尿短赤,舌红、苔黄、脉弦滑。
基本治法:杀虫止痒,清热利湿。
方药运用:常用龙胆泻肝汤加减。此方是清泻肝经循行部位湿热的代表方,因虫毒感染,多居于湿热之地,阴部居处隐秘,居下焦之末,湿性下注,故用本方清利湿热以纠其本,再加杀虫止痒的白鲜皮、地肤子、百部以逐其根,配合外治中药,使虫驱热清湿利则瘙痒可宁。
外治法:①石菖蒲、百部各60g,水煎温洗,每日1次。连续3天;②百部120g煎水后,先熏后洗,每晚一次,连洗5~7日;③20%~50%百部酊外涂,每日2次,连涂7日;④百部30g,紫草20g,花生油100ml,文火加热至油变紫红色、纱布过滤存油,外涂,每日2次;⑤用百部、蛇床子、防风、细辛各20g煎水洗患部,每日1次,每次10分钟,连续3日,可治愈。
(2)疥疮
证候:疥疮感染以后明显的症状出现于4~6周后,皮损表现有:丘疹、水疱、隧道、结节,并有抓痕和溃疡。在阴囊、阴茎、龟头上也可发生丘疹,如黄豆或米粒大,散在隆起于皮肤表面,形成结节,刺痒加剧,夜间尤甚。
基本治法:若继发感染者,宜疏风清热利湿。可用荆芥、桑叶、苦参、黄柏、金银花、连翘、蝉衣、生地、丹皮、地肤子、萆薢等煎水服。
若形成疥疮结节者,宜清肝化痰,除湿散结。可用半夏、黄芩、柴胡、川楝、郁金、佩兰、萆薢、浙贝母、生地、丹皮等水煎服。
若由疥疮引起感染性肾炎者,宜清热解毒,利湿消肿,方用五味消毒饮加味:金银花、野菊花、蒲公英、地丁、紫背天葵、半枝莲、土茯苓各15g,泽泻10g,六一散20g,水煎服。若水肿甚者加木通、瞿麦;尿蛋白多者加白茅根;尿中红细胞多者可加地榆炭、大小蓟、茜草炭;若尿中白细胞多者可重用蒲公英、地丁,量达30~50g。
外治法:①硫黄洗疥方:藜芦、大枫子、蛇床子、硫黄各20~30g,川椒8~10g,每日1剂,水煎外洗患处;②苦楝洗剂:苦楝子30~40g,鲜苦楝根皮100~200g,水煎外洗,每日3次;③艾叶、苦参、百部、苦楝皮各30g,川椒15g,硫黄、雄黄各10g,明矾、蝉衣各6g水煎外洗;④蛇床子百部酊:蛇床子、百部各250g,两药研成粗粉,先以冷水润湿30分钟,加入75%酒精4000ml浸泡15日,去渣备用。每日全身涂1遍,5日后更衣换被。
2.湿热蕴结证
多见于阴囊湿疹、皮炎急性发作期,阴癣,或合并尿路感染,或因过敏所致。
证候:阴囊或阴茎、毛际瘙痒,局部潮红,或起丘疹,或渗流滋水,分泌物增多,遇热加重,尿黄赤,舌红,苔黄腻,脉细数。
基本治法:祛风止痒,清利湿热。
方药运用:用清肝经湿热,祛风止痒的祛风燥湿汤。该方用乌梢蛇、独活、藁本、白芷、金银花、黄柏、白鲜皮、当归、甘草,共成祛风除湿清热之功。用于肾囊风,即阴囊湿疹,阴囊神经性皮炎风重于湿者,肾囊干燥发痒,搔后略有出水者。
外治法:①蛇床子汤:如湿热夹风,蕴结肌肤所致之证为主者,可用祛风燥湿,解毒止痒的蛇床子汤煎数滚,倾入盆内,先熏,候温浸洗。方中威灵仙、蛇床子、苦参、土大黄祛风清热燥湿为君;缩砂壳行气燥湿,归尾活血利水,老葱头行气活血止痒共为辅佐,即气行则血行,血行风自灭之意。共成祛风燥湿,解毒止痒之功;②马齿苋洗剂:黄柏、地榆、马齿苋各30g。或单用马齿苋鲜品100g,或干马齿苋50g,水煎待温,以纱布5~6层相叠,蘸此煎液包敷患处,每次20~40分钟,每天3~4次,直至不流水为止。如属慢性阴囊湿疹者可配合使用五倍子膏、玉红膏。用于阴囊湿疹初期流脂水过多者;③二参散:茵陈20g,苦参、玄参各30g,白鲜皮25g,猪苓、茯苓、生薏苡仁、黄柏、当归、明矾各10g,紫花地丁36g,六一散15g。粉碎成粗末,每袋60g,放入沸水中浸泡10分钟,熏洗患处,每次20分钟。用于阴囊湿疹皮损出现红斑者。治疗数十例,均愈。最多用药5包。[《江苏中医》,1987,(5)]④干荷散:牡蛎粉、蛇床子、干荷叶、浮萍草各等份。上为粗末,每用2匙,水1大碗,同煎三五沸,滤去渣,淋洗阴茎,避风寒。⑤冰石散扑粉:滑石100g,冰片30g,枯矾40g。上药研极细末,混匀,装瓶备用。使用时先将患处用凉开水或中药洗剂洗净,擦干,再把药粉均匀地撒在患处,每日2~3次,一般用药1周后逐渐痊愈。用于阴囊湿疹流脂水较多者。⑥大黄地榆膏:以生大黄、大黄炭、生地炭、地榆炭各30g。研末,以香油调之为稀糊状,敷于局部,包扎后卧床休息,早晚各1次;连用3日而愈。方中取大黄苦寒燥湿、消炎杀菌;配以大黄炭、生地炭、地榆炭,清热燥湿、收敛止痒;香油除起赋形剂作用外,尚有润肤护肤之功。药味少而配伍当,取效甚捷。⑦以芒硝(玄明粉亦可)30g,食盐一撮,放入盆内,以沸水适量溶化,候温浸洗,每日3~5次,浸洗之后,痒感消失,糜烂处可愈合,皮肤恢复正常。芒硝,辛、咸、苦、大寒,内服可泻热通便,外用能清热消肿,擅治皮肤疮肿,或疮疹赤热、痒痛。食盐咸寒,二药相配,共奏燥湿止痒之效。
3.肝肾阴虚证
多见于亚急性或慢性阴囊湿疹日久伤阴耗血者。
证候:阴部瘙痒,灼热干涩,夜间尤甚,五心烦热,腰膝酸软,便干,舌红少苔,脉细数。
基本治法:滋补肝肾,兼以祛风。
方药运用:滋阴除湿汤。滋阴养血,除湿止痒。方中用生地、玄参、当归、丹参、茯苓、泽泻、白鲜皮、蛇床子。标本兼治,扶正祛邪,滋阴不助湿,除湿而不伤阴。用于慢性阴囊湿疹等阴痒症。如阴虚火旺可用知柏地黄汤(知母、黄柏、生地、山茱萸、山药、茯苓、泽泻、丹皮)合一贯煎(沙参、当归、生地、麦冬、枸杞、川楝子)。祛风可加白鲜皮、地肤子等。
针刺疗法:取背俞、足少阴、足太阴经穴,用补法。穴位选肝俞、肾俞、太溪、三阴交。
4.血虚风燥证
多见于阴痒反复发作,迁延不愈,如神经性皮炎、慢性阴囊湿疹、老人阴囊瘙痒症。
证候:阴部丘疹,奇痒难忍,夜间尤甚,外阴或腿根皮肤肥厚呈苔藓样变,头晕目眩,多梦,舌淡苔薄,脉细。
基本治法:滋阴养血,润燥祛风。
方药运用:十二味地黄饮。本方重在养血祛风,故方中用当归、生地、白芍、首乌、生黄芪、丹皮、地骨皮、荆芥穗、白芷、白僵蚕、白蒺藜、麦冬。本方标本兼治,扶正祛邪,养血润燥,风息痒止。痒甚夜不能寐,加龙骨、牡蛎。
外治法:复方蛋黄油:取新鲜鸡蛋数个,煮熟剥壳去蛋白,将蛋黄研碎,置小铁锅内,文火煎炒,用小锅铲边炒边压挤,待蛋黄焦黑,始有油熬出,至蛋黄油完全熬出为度(一只蛋黄一般可熬油4ml)。取此油20ml,加轻粉(研细)2g和匀,贮瓷瓶内密闭备用。每日4~5次,3~5天可愈,治疗时间禁用热水、肥皂水烫洗;忌食辛辣刺激性物及河海鱼虾类物;尽量避免搔痒及摩擦等机械性刺激。
五子洗剂:地肤子、蛇床子、苍耳子、五倍子、黄药子各30g,煎水外洗。
预防与调护
1.去除各种致病因素及促发因素是预防本病的关键。病因复杂,又因人而异,故应仔细询问患者的生活习惯、工作环境、饮食、个人嗜好等,以作出相应的指导。
2.避免各种自为的不良刺激,如热水、肥皂烫洗、搔抓,穿着全棉内裤,且内裤不要太紧身,保持裆部空气流通。并经常换洗内裤,保持内裤洁净。
3.避免吃易致敏及刺激性的葱蒜辛辣、海鲜、虾蟹、公鸡、鹅等发物。同时,要注意饮食的全面,不可偏食,适当吃些粗粮,以补B族维生素的不足。
4.避免过度劳累,保持情绪稳定,切忌紧张、焦虑。
5.积极治疗相关的滴虫、阴虱、疥虫等感染性疾患,并防病灶继发细菌感染。
6.保持外阴部的清洁,养成每晚清洗的好习惯。积极治疗鹅掌风、脚湿气、灰指甲及圆癣等全身性疾患,以防沾染局部而成本病。
7.本病如因夫妻间密切性接触而交叉传染,如阴虱等,则夫妻应该同查共治。
临证经验
本病实证以热证居多,或兼风,或夹湿,或侵入血分,或有虫毒;虚证则以血虚、阴虚为主。初期多实,后期多虚,或虚中夹实。
阴痒的辨证,首用病因辨证,分清致病之病理要素孰重孰轻,熟悉阴痒的病因特点,是正确辨证的前提与重点所在。主要病因有虫毒作痒、湿胜作痒、风胜作痒、热胜作痒、血虚作痒。
阴痒由虫毒、湿热下注、血虚风燥与肾虚阴亏风乘所致。因此,祛风、清热、燥湿与补肾、杀虫便成为治疗本病的基本原则。在治疗方法上,除传统的内服药外,局部病变更应注重外治疗法的应用,有汤剂熏洗;散剂、油膏外搽;亦有用针刺等方法。
阴痒之症,大抵可分急性、慢性两种。急性者多为湿热下注,治宜清热利湿,杀虫止痒。湿偏重者,萆薢渗湿汤加知母、苍术、白鲜皮;热偏重者,龙胆泻肝汤加金银花、连翘、紫花地丁、黄柏;外用黄连水冷湿敷,去其湿火;或用青黛散麻油调搽,每日1~2次;霉菌感染,可用藿黄浸剂煎汤冷湿敷。慢性者多为肝肾阴虚,治宜滋肾养肝,清热止痒,处方知柏地黄汤加当归、白鲜皮、生首乌、地肤子;外治:先用蛇床子30g,苦参15g,煎汤熏洗,再用黄灵丹麻油调敷,每日2次;如仍不效,可用2号止痒膏麻油调搽,每日1~2次;如皮肤增厚如树皮状,古称“皮肤如蛀”(皮蛀),今称“呈淀粉样变”,可用验方“四乳散”治之,多能痊愈。
现代研究进展
1.赵金铎认为阴茎中痛痒有虚实之分
(1)湿热茎中痛痒:茎中痛痒兼有小便赤黄,短涩频急,有灼热感,或小便混浊,腰痛,或发热,口渴,舌苔黄腻,脉弦或数。
(2)火热茎中痛痒:小便短赤,灼热刺痛,或兼发热,口疮,口干,舌尖红,脉数。
(3)瘀血茎中痛痒:茎中绞痛剧烈,甚者茎中痛欲死,往往兼有尿血、腰痛,少腹拘急疼痛等症状,舌质暗有瘀点,脉沉涩,或舌脉无明显改变。
(4)肾虚茎中痛痒:茎中痛痒不剧,时轻乍重,小便频数或余沥不尽,腰酸或痛,舌淡,脉沉细尺弱。
上述四种茎中痛痒证候,湿热茎中痛痒、火热茎中痛痒、瘀血茎中痛痒属实证,而肾虚茎中痛痒为虚证。湿热茎中痛痒,常见于尿路感染,乃下焦湿热内蕴,下注膀胱所致。治宜清热利湿,方用八正散、寒通汤等方加减。火热茎中痛痒,乃心经火热下移小肠所致。二者同属热证,前者热在下焦膀胱,后者热在心与小肠,前者为湿热下注,茎中痛或痛痒并作,尿浊,苔黄,脉濡数,治当清利下焦湿热,后者为心经有热,必兼有口疮,舌尖红,脉数等症状,其痛痒症状往往是“茎中作痛,痛极则痒”(《沈氏尊生书》),治宜清心火而利小便,方用导赤散、清心莲子饮等方加减。瘀血茎中痛痒,则因瘀阻茎中,故疼痛甚剧或兼血尿,治疗当化其瘀血,其证自愈。“以一味牛膝煎膏,大妙”(《沈氏尊生书》),或用蒲灰散、加味桃红四物汤等方加减。当然也有不少因细小结石停阻尿道而致疼痛者,需鉴别。至于肾虚茎中痛痒,多由房室不节,或同房时忍精不泄,损伤肾气所致,故必兼有腰酸或痛,小便余沥不尽,脉沉等肾气不足见症,其茎中痛痒不甚。治当温补肾气,方用肉苁蓉丸加菟丝子、牛膝等。
2.赵有枝治疗阴茎内尿道奇痒
患儿,8岁。于1977年9月5日求治。阴茎中段内奇痒疼痛,入夜尤甚,小便时因痒痛极甚,须手按挤阴茎下方,双脚在地上跳动,排尿时经常啼哭呼喊,痛苦难忍,不能入睡。阴茎发育一般,根部下方因经常挤压有一小疙瘩,中心有一小溃口处,有时流出黄色液体。龟头和尿道口无炎性体征,阴囊无湿疹及瘙痒。舌质淡红,苔薄微黄,脉细数。治宜养阴清热,淡渗利湿。处方:萆薢12g,薏苡仁12g,木瓜4.5g,生地黄12g,木通4.5g,淡竹叶6g,赤芍6g,当归6g,玄参9g,金银花12g,苦参9g,六一散12g,服五剂。痒痛大减,连服20剂获愈。
3.黄清源用针刺治疗阴囊湿疹
傅某,男45岁,患者整个阴囊呈黑紫色,下面水湿浸渍,有黄绿色脓液,气味腥臭,受热则奇痒难忍,痛苦不堪。诊断为“阴囊湿疹”,即予针灸治疗。
取穴方法:令病者立正姿势,双手向上伸直,脚尖着地,脚跟作提起动作,腓肠肌收缩呈现人字形沟纹,即沟顶端承山穴向上1寸处便是。并配以合谷、百虫窠。进针方法:穴位选准后,做好标记,嘱患者作俯卧位。常规消毒后,即可进针。进针时针尖应稍向上,一般约刺1.5~2寸左右。得气后,视病者身体强弱,行强刺激或中等度刺激手法,作180°捻转,以针感达到阴囊部为止。留针30分钟左右,每5分钟行针1次。亦可应用电针法。配穴则按常规方法进针,手法相同。初针后,自觉夜间阴囊部有焦灼感,流水明显减少,经3次针刺而痊愈。1年后追踪观察,未见复发。黄清源不给内服与局部用药,只选用特定的承山穴向上1寸处,配以合谷、百虫窠针刺治愈了30多年没治愈的顽疾。
4.黄宝忠内外合治肝经湿热下注绣球风案
蔡某,成年,初诊1963年8月21日。肝肾湿热下注,阴囊瘙痒,皮肤粗糙脱屑,历时许久。近日剧发,包皮水肿,痛痒交作,步履不便,舌苔薄腻,脉形濡缓。治拟利水淡渗。内服处方:野菊花4.5g,金银花9g,连翘9g,地肤子9g,萆薢9g,赤芍9g,车前草9g,决明子30g,赤茯苓9g,甘露消毒丹(包)15g。外治方:苦参30g,川椒4.5g,蛇床子15g,生黄柏15g,生茅术1.5g,透骨草15g,土槿皮15g,大枫子肉15g,土木鳖去壳切片4只(布包煎汤外洗)。内服3剂,外洗3天,绣球风作痒已止,皮色正常,包皮水肿消失。本案用清利淡渗治其内,清热燥湿杀虫止痒治其外。方中未用苦寒燥湿之品,而侧重于淡渗清利。因湿邪偏盛,且血分已有阴伤之象,若复用苦寒,势必化燥伤阴,故黄宝忠于清轻淡渗之剂中加凉血润燥之赤芍一味,又合用清热化湿之甘露消毒丹,里外合治,使湿热俱去。
5.王占玺用“却湿杀虫汤”外洗治疗阴囊湿疹
王曾治一患者阴囊瘙痒流水1年余,阴囊呈大片状脱皮,流水不止。随处以自拟“却湿杀虫汤”。处方:苦参30g,土茯苓30g,萹蓄12g,蛇床子15g,大黄10g,明矾15g,金银花30g,地丁30g。水煎外洗患处,每晚1次。用药5剂后阴囊痒明显减轻,但创面尚未完全愈合,仍以上方加黄芩、百部各15g,又用5剂则阴囊瘙痒全部消失,创面亦全部愈合。
王氏“却湿杀虫汤”已应用多年,治疗诸般湿疹、痒疮均可获效,过敏性皮炎、脂溢性皮炎亦可应用。一般只用原方即可。本方取苦参、土茯苓、蛇床子、萹蓄却湿杀虫之功;明矾燥湿以止痒;金银花、地丁以清热解毒消炎为用。若创面鲜红者,酌加丹皮、生地以凉血;创面暗紫者,酌加当归、红花、桃仁等以活血化瘀;若局部痒甚者,酌加蝉蜕、蛇蜕以驱风;若治脂溢性皮炎时,酌加首乌藤、当归以养血保护皮肤。除外洗外,亦用于内服,内服时应去明矾,苦参减量至10g;蛇床子减至10g,随证加减为用。
小结
1.阴痒是以症状命名的一个病名。
2.阴痒的诊断应辨病与辨证相结合。治疗时也应兼顾。
3.阴痒实证以热证居多,或兼风,或夹湿,或侵入血分,或有虫毒;虚证则以血虚、阴虚为主。初期多实,后期多虚,或虚中夹实。
4.阴痒应以祛风、清热、燥湿与补阴益血、杀虫为治疗本病的基本原则。在治疗方法上,除传统的内服药外,局部病变更应注重外治疗法的应用,有汤剂熏洗;散剂、油膏外搽;亦有用针刺等方法。
5.去除各种致病因素及促发因素是预防本病的关键。避免各种自为的不良刺激,注意合理饮食,防止各种感染,保持情绪稳定。
好了,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,如果本次分享的苦楝皮治疥疮有奇效和本人患疥疮多年,久治不愈,身上老是感觉有虫爬虫咬,该怎么办问题对您有所帮助,还望关注下本站哦!
显示全部